可亲网 手机版
中国 亿元 美国 企业 万元 文化 公司 项目 游客 产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焦点访谈丨从智慧城市到数字乡村 “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07:24: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从智慧城市到数字乡村,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四五”期间,我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在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数字中国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信息革命经历了由网络化向数字化,再向智能化的加速转型,以“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为代表的国家级战略工程,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数字新基建的代表。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表示,有了这一个底座,我们数字化的大厦就容易建立起来。

要用数字技术高效推动社会发展,光有良好的数字基建还不够,还要加快数据的流通,推动数据要素化,加快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

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向宏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和运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要将数据流通出来,要把它加快流通。

如今,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性核心资源,逐步赋能千行百业升级转型。在广东湛江,古老的渔业养殖在数据驱动下,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这批渔获不是在近海而是在距离海岸10公里的“恒燚1号”上养殖的。它是一个高度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深海养殖平台。智能的基础是数据,有了数据,渔民们养鱼不再凭感觉、靠经验,而是一切以数据为基础,用智能做决策。

被数据驱动的智慧渔业和传统养鱼模式相比,优势十分明显:饲料系数降低20%40%,鱼类增重率提高1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60%,经济效益提升超30%。

目前,我国数据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建设除了赋能生产以外,还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远程医疗的便捷就让不少患者感受颇深。

2016年,小黄被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经过几年的治疗,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长期服药让他的肾脏受到极大的损伤。于是,他们来到距离家最近的播州区人民医院寻求帮助。

两年前,这家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进行联合会诊。瑞金医院肾脏内科的王主任为小黄制定了全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截至目前,这家区级医院已和上海38家三甲医院近千名医师建立起了线上联合诊疗合作关系。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院长宋元茂表示,最大效果是实现了方便患者、基层医院留住了病人、政府节约了医保资金、大医院实现了病人分流,是四方共赢的结果。

“十四五”期间,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数字技术让我国的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数字生活更加美好智能、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编辑丨宁柯魏星

摄像丨孙利民

剪辑丨任世平

策划丨牟宗勇余仁山牛彦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