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多人以为既然含糖饮料对健康有影响,那无糖饮料总没事了吧!首先,无糖饮料不一定完全无糖,只是含糖量极低。无糖饮料中甜甜的味道主要来自于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
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无糖饮料的确能够降低日常糖和能量的摄入量。而且甜味剂在投入市场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合理用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比如致癌、致畸形等。
但这并不代表无糖饮料就可以放开喝。
1
大量饮用,增加疾病风险
部分研究提示甜味剂可能与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风、痴呆等疾病有关,不过现有科学研究证据尚不充足。
此外很多无糖饮料同时也是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磷酸,而过多摄入磷会影响钙的吸收,铁、锰、锌等矿物质的利用也会被干扰。但有部分研究提示过量摄入碳酸饮料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并且碳酸饮料中含有的大量二氧化碳可能影响人的消化功能。
2
当心越喝越“胖”
一项为期 8 年的研究发现,喝无糖饮料的人长胖的风险是不喝无糖饮料人的两倍。另一项为期 10 年的研究也发现,喝无糖饮料的人比不喝无糖饮料的人 BMI 指数高 0.8,腰围粗 2.6 厘米,并且腹部肥胖的概率比不喝无糖饮料的人高 36.7%。
这主要是因为喝无糖饮料会让人产生一种想法:“既然我都喝无糖饮料了,那我晚上多吃个冰淇凌也没啥”。这种想法,可能会让喝无糖饮料的人不知不觉中又把少喝的热量补回来,甚至会吃得更多。
此外,对于含糖饮料,有几个误区也需要被注意!
1
摄入大量热量,运动很难抵消
长期以来,不少人相信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逻辑:喝含糖饮料没关系,反正我运动多,能消耗掉。然而,一项对墨西哥成年人进行的6年随访研究打破了这种幻想。研究发现,即便参与者在空闲时间有规律运动,只要每天额外多喝一份含糖饮料(约 355 毫升),每年体重平均仍会上涨 0.1 公斤。
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即使保持世卫组织关于体育锻炼的建议(每周 75 分钟剧烈体育锻炼或每周 150 分钟中度体育锻炼),也无法抵消含糖饮料带来的体重增加。研究人员认为,软饮带来的“液态糖”不像固体食物那样容易让人有饱腹感,饮用者不会因此减少其他食物的量,容易形成热量盈余。
2
“挤掉”了营养
有些人会说:我不胖,我也没生病,那多喝点又何妨?但别忘了,每一杯含糖饮料,占据的可能不仅是胃里的空间,还有我们饮食结构中原本属于牛奶、水或天然食物的“份额”。
一项系统回顾分析了 88 项研究,发现摄入含糖饮料不仅体重会增加,还会导致钙、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下降。这种“营养位移”效应非常典型:当我们喝得越多这些无营养、高热量的饮料,就越容易忽略真正该摄入的牛奶、水果、蔬菜。
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这种替代效应可能对骨骼发育、免疫功能甚至未来的代谢健康都埋下隐患。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金华市科协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 | 五一减重打卡特种兵·减重贴士|无糖饮料,当心越喝越“胖”! | 2025-05-05 12:13:00 |
◎ | 经常喝茶的人,必备的10种奢侈品,你有几种? | 2025-05-03 09:35:00 |
◎ | 女子报警称“蛋糕丢了,上面抹了老鼠药”!真相是 | 2025-05-01 15:00:00 |
◎ | 海报丨“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平凡 致敬不凡 | 2025-05-01 12:3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