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夏是夏季的开端,自然界阳气渐盛、万物繁茂,中医认为此时养生需顺应“养心护阳、祛湿健脾”的原则,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运动及情志,以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抗病能力。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中医师李研综合中医理论,为大家总结了立夏的养生要点,帮助大家安康入夏。
一、起居调养:顺应阳气升发
1. 晚睡早起,重视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应顺应自然规律“晚睡早起”(建议22:00前入睡,6:00左右起床),以助阳气升发。午间11:00-13:00心经当令,可小憩20-30分钟,缓解疲劳、养护心阳。
2. 防暑避湿,适度保暖
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睡地板,以防寒邪入侵损伤阳气;雨天外出注意防潮,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二、情志调摄:静心宁神
1. 戒怒戒躁,保持平和
夏属火通于心,高温易致心烦气躁,需通过冥想、听轻音乐(如宫调式《春江花月夜》)或与亲友交流疏解情绪。
2. 芳香疗法与音乐疗法
佩戴菊花、艾草香囊,或熏燃檀香以安神;角调式音乐(如《胡笳十八拍》)可疏肝解郁。
三、饮食调理:增酸减苦,清补养心
1. 饮食原则
清淡为主:多食冬瓜、丝瓜、黄瓜等清热利湿的时令蔬果,减少油腻辛辣。
增酸减苦:酸味(如山楂、乌梅)可敛汗生津,苦味(苦瓜、莲子心)能清心降火。
2. 推荐食疗方
冬瓜薏米老鸭汤:清热祛湿,适合脾虚湿重者。
莲子百合绿豆粥:养心安神,缓解暑热心烦。
苦瓜酿肉:苦寒与甘温结合,平衡阴阳。
四、运动养生:舒缓有度,微微汗出
1. 选择低强度运动
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阴;最佳时段为清晨或傍晚。
2. 运动后调护
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绿豆汤,忌饮冰水;出汗后勿立即冲凉,以防寒湿入侵。
五、经络与穴位养生:养护心阳
1. 穴位按摩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安神定志,缓解心悸胸闷。
神门穴(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宁心安神,改善失眠。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
2. 艾灸与拍打
艾灸关元、气海:温补阳气,适合虚寒体质。
拍打肘窝:疏通心包经,祛除心火。
六、特殊调护:冬病夏治与祛湿
1. 冬病夏治
立夏后阳气旺盛,可通过艾灸(如命门、肾俞)或贴敷疗法调理慢性咳喘、关节痛等寒性疾病。
2. 健脾祛湿
多食赤小豆、薏米、山药等;推荐药膳如荷叶薏米粥、茯苓山药排骨汤。
立夏养生需兼顾“清心火、护阳气、祛湿浊”,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节与经络调理的综合干预,实现“天人相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顺应自然规律,方能安然度夏。
【本期专家】
李研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
擅长领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8年,在肝病的预防、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很深的造诣,对脂肪肝、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腹水、黄疸等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治疗急性突发传染病,尤其是新冠肺炎治疗,坚持一线工作,应用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策,个体用药,取得很好疗效。对于失眠、咳嗽、腹泻、腹胀、消化不良、肝郁、眩晕、月经不调、多汗、不孕不育等内科杂证,也有较好疗效。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专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多次荣获沈阳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沈阳市优秀青年中医师荣誉称号。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 | 【健康知识】【二十四节气】立夏中医养生指南 | 2025-04-30 10: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