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就业,不仅关于个人前途,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近年来,河北立足省情,以精准施策为引领、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区域协同为突破,构建起一套覆盖全面、高效智能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各类求职者铺就了一条宽广的就业之路。
精准施策是就业服务的核心要义。近年来,河北在政策设计上更加注重精准化和差异化,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比如,为高校毕业生定制“职引未来”专项计划,开发“适老化”岗位满足银发群体需求,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机制等等,特别是临时公益岗位的设置和“三支一扶”基层项目的实施,既体现了政策引领的温度,又彰显了制度保障的力度。这种精准施策的理念,使得就业服务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普惠走向精准。
数字赋能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抓手。河北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从“被动匹配”到“主动推送”的转变。比如,通过建设全省统一就业信息库、开发AI人岗匹配系统,支持人岗精准、高效对接,实现了就业服务的智能化升级;“直播探厂”等创新模式的应用,让招聘成功率提升40%,充分展现了科技的力量。这些数字化实践,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更重塑了就业服务的形态。
区域协同是拓展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河北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动就业服务从“单打独斗”向“组团作战”升级。今年,河北联合京津举办了“京津冀协作·就业直通车”活动,与京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新增“河北福嫂”等劳动力到京津就业9.1万人。此外,河北还围绕雄安新区建设,打造“技能人才储备库”,为未来产业发展提前布局人力资源。这种区域协同的发展思路,打破了行政壁垒,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就业新格局。
从政策设计的“精准滴灌”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匹配”,再到京津冀协同的“资源互通”,河北的探索证明,破解就业难题,既需要政策创新的“硬支撑”,也需要服务优化的“软实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区域协作的持续深化,河北有望为更多劳动者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在燕赵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