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字路口,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车辆礼让行人,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图书馆内,温馨提示抬眼可见,环境舒适安静,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居民小区,私家车辆有序停放,楼道整洁有序,文明风尚可感可知……
自2018年拿到“入场券”,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初心,打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实处着力,有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深耕厚植、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肃南县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成为甘肃省首批创建成功的县级城市,也成为甘肃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喜讯传出,顿时刷爆肃南人的朋友圈。
夙兴夜寐,有志竟成;文明花开,梦想成真。
这是每一个肃南人的自豪与荣耀,一路奋进,凝聚着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
一句掷地有声的郑重承诺
金灿灿的奖牌,镌刻着肃南人的拼搏。
那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音犹在耳。
摘下这块“金字招牌”,是多年来全县上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郑重承诺。
“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中攻坚动员会上,肃南县委书记陆思东的一番话鼓舞人心。
为实现3.93万肃南人的“文明梦”,肃南县坚持“一把手”主抓,强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龙头工程”地位,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党政“一把手”任“总指挥”、人大、政协“一把手”任“总督导”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实行四班子领导包抓和部门单位包保、相关部门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落实落细各项创建工作,制度保证是根本。县四班子分管领导带队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到创建一线检查督导、听取汇报、解决难题,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开展。县创城指挥部办公室对标创建标准,详细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印发测评操作手册,明确责任清单,将创建点位及要求细化到住建、市场监管、公安等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从寒风中坚守岗位的交警,到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志愿者;从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的环卫工人,到苦口婆心规劝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从心系千家事的社区工作者,到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小学生……在“文明创建”这场接力大考中,肃南县经历了一批又一批的答卷人,越来越多的星火之力陆续加入到这场战斗,人人都在为文明创建实打实出力。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一张张国家级“城市名片”纷至沓来,文明创建勃发的活力让这座小县城迸发出炫目的辉煌。
一次凝心铸魂的精神洗礼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长空。
创文明城,根本在于育文明人、铸城市魂。
70多岁老人窦兰英恪守承诺替女还债,用自己朴实却又伟大的行动,诠释着“诚信”真谛;刘国虎20余年如一日甘当文物“守护神”,在孤独中用生命坚守石窟;裕固“绣娘”潘小红匠心守艺,带领残疾姐妹一起追逐梦想……他们平凡而又动人的事迹,温暖了千千万万的人,榜样力量、好人精神已成为肃南的“魂”和城市的“根”。
在城市文明建设中,肃南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构建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扎实推进“五大创建”工程,全县培育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10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省级文明校园2个;省市级文明单位50个。推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各1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各1户,“全国最美家庭”2户,近100人获得省、市表彰。
志愿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锋,也是城市文明的一面旗帜。肃南县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肃南人”“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3000余场次,打造“草原帐篷讲堂”“牧童之家”等志愿服务项目40余个,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志愿者7059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5万小时。“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被中宣部表彰为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县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2023年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
同时,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德治+自治”融入乡村有效治理的新途径,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推进移风易俗相结合,充分发挥“主席红娘”“和合之家”等阵地作用,以集体颁证、兑换“超市”积分、带头“零彩礼”等做法,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城市之美,在于精雕细琢;城市之治,在于精益求精。
作为一座城市的“软实力”,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更直接关系着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肃南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科学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在提升“硬件”“软件”水平上持续发力,聚焦市容市貌、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秩序等热点难点问题,在开展“七大攻坚”专项行动的基础上,重点实施14项专项整治行动,努力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更具文明底蕴。
全县51个单位、659名党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纷纷下沉到3个城镇社区、9个网格、90栋楼院、234个单元,利用常态化开展的“周五创建日”活动,瞄准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烦心事”“愁心事”,认真梳理摸排,向县委县政府上报,累计达200余条,整改通知单达480余份。
——停车秩序更“好”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盘活存量、增加供给的方法,新增改建停车场8处,建设免费停车位4500多个,极大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
——交通出行更“顺”了。组织100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对47名出租车司机进行文明驾驶培训,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70余起,交通秩序之美跃然街头。
——城市环境更“美”了。立足中国旅游文化特色县定位,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城区道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县城“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部覆盖。
——农贸市场更“净”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餐饮单位“红黑榜”,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建设,市场环境秩序、购物品质大幅提升。
一组数据见证肃南县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投资2144万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项;清运河道垃圾、漂浮物、堆积物286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城镇环卫公厕达到25座;照明设施覆盖率达100%,亮灯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87平方米,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全新变化。
一份触手可及的民生账单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终于为民。
肃南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站“c”位、唱主角,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以更有温度、更暖民心的措施纾解群众急难,“兜”起了群众满满的幸福,“答”好了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病”“一弱一困”等弱势群体,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肃南”工程,全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78.7%,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实现了教学楼、师生公寓、健康饮水、塑胶操场、明厨亮灶等“十个全覆盖”,率先实施了“托幼一体化”婴幼儿免费照护服务,构建了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10年高等教育奖励救助的25年教育免补奖励救助体系。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全县1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9家村卫生室实现“一站式”结算,形成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康复在基层”的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分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标准,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固在98%以上,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已脱贫人口参保率和资助率连续10年达到100%。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全县建成公办养老机构7所、村级互助幸福院9所、社区养老设施1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处,建设老年幸福食堂1个,设立老年助餐点6个,全面编织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
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完成1150名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对肃南户籍9至18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落实各级各类学生免补资金719万元,发放助学贷款477万元。
从搭建各种资源平台、实施就业帮扶到实现群众“忧居”换“优居”的华丽转变,从解决全区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到“医养+康养”等新型养老服务快速发展……所有成绩的背后是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足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肃南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以更好的面貌为加快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肃南实践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 | 文明路上 肃南更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 2025-05-23 15:24:00 |
◎ | 宜城公安开展摩托车安全驾驶巡游宣传活动 | 2025-05-22 08:55:00 |
◎ | 人民日报“今日谈”:坚持问计于民 广泛凝聚共识 | 2025-05-21 17:47:00 |
◎ | 跨越时空的“爱情对话” | 2025-05-21 09:31:00 |
◎ | 轻启雅韵之门、擦亮“金字招牌”!东方早茶青岛大剧院店盛大开业 | 2025-05-20 15:2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