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网 手机版
中国 游客 美国 企业 亿元 公司 项目 文化 健康 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风荐书丨《珊瑚:美丽的怪物》:文明与贸易的海洋想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4:4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珊瑚,这一来自海底的“美丽怪物”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的探索和思考,也催生出无数幻想与美,滋养着贸易。珊瑚的发现和利用与人类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昭示着人类生活环境与社会的变迁。

美国海洋研究专家、自然史学家、缅因大学动物学和海洋学教授J.马尔科姆·希克的新作《珊瑚:美丽的怪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图文并茂地带领读者开启一段关于珊瑚文化之旅。

《珊瑚:美丽的怪物》【美】J. 马尔科姆·希克著,傅临春译,商务印书馆

【珊瑚在文明中的斑斓身影】

千奇百怪的珊瑚工艺制品,色彩绚丽的名画、火热的珊瑚贸易,它们既闪耀于珠宝盒中,成为文艺复兴的辉煌注脚,人类活动的启发也征兆着海洋生态的变化……一丛丛珊瑚就像生长在海底的花草,构建起神秘而美丽的海洋景观。自从珊瑚被发现,人们对它的生物属性争论不休,千百年来既游走在生物分类的朦胧边界。

《珊瑚:美丽的怪物》不仅揭开了珊瑚的种类、形态和栖息地等自然奥秘,更细腻地描绘了它在文学、艺术、民俗、贸易、社会、全球生态等多维领域中的斑斓身影。珊瑚之美,不仅在于其古怪而神秘的外表,更在于它作为自然与人类文明交织的见证者,诉说着生存、变迁与希望的故事。

全书文字翔实可靠,并含有200余幅珍贵的彩色插图,几乎每一页都有精美的绘画、工艺品和历史照片、水下摄影等,随文呈现提到的珊瑚形态、重要事件、精彩故事等,让珊瑚这一“美丽的怪物”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清晰、可感、易读。我们不仅能全方位地了解珊瑚,并能进一步对人类本身的海洋探索与想象有深入而独特的理解。

【精彩内容抢先阅读】

回忆一下赖尔写给赫舍尔的信,其中有关于达尔文沉降理论的内容,环礁是“被淹没的大陆向水面抬头的最后努力”。我们的当代作家亚当·高普尼克写得简明又形象:“珊瑚礁只是一个葬礼花圈,环在死去的山尖。” T. A. 斯蒂芬森是1928—1929大堡礁探险队的海洋生态学家,他从更高的角度看,“尽管这些礁石又大又坚固,它们看上去……就像浮在海面的幽灵”。哀凄的珊瑚礁是花圈和幽灵。

珊瑚礁古怪的生长形态导致了这样令人不安的阴森外观,还有人将它类比于某种时代作品的象征。爱德华·约翰·特里劳尼是珀西·比希·雪莱的“朋友及拥护者”,诗人于1822年溺亡,葬礼在海滨举行,在此后的50年中,特里劳尼反复写关于此事的段落。浪漫传记作者理查德·霍姆斯认为这些润色“累积起越来越多的巴洛克式细节,就像某种凶兆般的传记珊瑚礁”。

珊瑚与人类的死亡、葬礼和石化的联系在19世纪随处可见。巴龙·厄让·朗索内-维尔兹是第一个在水下描绘珊瑚礁景色的人(见第四章),他在一幅出色的画中画了一颗人类头骨,令画作有了一种“空渺感”,这种感觉与19世纪人们对深海的想象相一致。朱尔·朗加德把珊瑚海写成船舶吞噬者,死者“永远埋葬在它阴郁的洞穴中”。在《海底两万里》中,儒勒·凡尔纳描绘了两次关于埋葬的景象。其中一次是在“瓦尼科罗”这一章,阿隆那克斯和尼摩看见了拉彼鲁兹伯爵舰队的残骸:“啊,对于水手来说是多么美丽的死亡,”尼摩船长说,“珊瑚之墓是和平之墓。若天国允许它们陪伴我,那我就不会安息在别处!”

厄让·冯·朗索内-维尔兹,《锡兰近岸海底风景》,未注明出版日期, 1865年之后,帆布油画。风景元素来自朗索内的各幅画作,以平版印刷的方式发表于他 记叙自己的旅行以及在锡兰水下观察所作的书中。

(图片由商务印书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