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文灿
8月26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和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自然里的深圳”科普讲座暨2024-2025年“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活动年度总结活动,以一场充满“甜蜜”意蕴的生态叙事,为特区的生辰献上一份别具深意的礼物。
当天,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带来的《食蜜动物的那些事儿》科普讲座,受到市民读者热烈欢迎,线下线上观看达到35.5万人次。
作为深化粤港澳生态协作的创新实践,“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项目是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粤港澳申多地相关单位和组织共同发起,旨在以跨区域合力守护湾区生物多样性,为建设美丽湾区注入科学动力与公众活力。年度报告中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城市生态画卷:过去一年,631名市民志愿者化身“自然侦探”,在城市公园、校园绿地、社区角落,以“随时、随地、随手拍”的方式,累计收集有效观察记录13439条,构成一张由公众共同执笔的“城市蜜网”,不仅记录了传粉者与植物之间宝贵的共生关系,也折射出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密的情感连结。
今年8月,为迎接“8·15全国生态日”,进一步增进公众对本土植物生态多样性的了解,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携手深圳图书馆,创意策划“自然里的深圳”全国生态日科普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创新推出“六个一”主题活动:打造一场“蜜源植物在哪里”生态科普展、开设一场生物多样性之蜜源植物科普讲座、组织一场“AIX 生物多样性”暑期公民科学活动、搭建一场“绿洲”沙龙、发起一场自然科普在线答题活动、推荐一系列生态科普图书。
其中,8月16日-17日,“AIX生物多样性”暑期科学工作坊带领市民走进城市中心的绿洲——莲花山公园。市民读者以镜头捕捉花叶间的蝶影蜂踪,将随手记录的自然瞬间转化为数字素材,再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3D建模与AR增强现实技术,制作出“会说话”的互动式物种明信片。这场融合科技与自然的沉浸式体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架起公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桥梁,在指尖的交互中点燃对植物学、昆虫世界及其生态价值的深层关注。
深圳,既是“千馆之城”,也是“千园之城”。截至目前,在深圳,已有1201座图书馆(室)矗立其间,1320座公园错落分布,3600余公里绿道如丝带般铺展,平均每3公里就将1座图书馆与1座公园温柔相连。市民骑行5分钟,便能从书页间的墨香转入绿地间的清风,让“阅读”与“自然”浑然相融。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 | “自然里的深圳”科普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启幕 | 2025-08-28 14:54:00 |
◎ |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点墨,描绘绿色金融新画卷 | 2025-08-27 20:24:00 |
◎ | 太原:市民周末逛展 尽享文博盛宴 | 2025-08-25 07:26:00 |
◎ | 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来自深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他们入选 | 2025-08-21 09:01:00 |
◎ | 深圳2名游客台风天爬山被困,解救后每人被罚5000元! | 2025-08-18 21:3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