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郭心阳 康梅娟
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重症三病区ICU病房里,白色的墙壁如同静默的幕布,映照着仪器指示灯闪烁的幽蓝光芒,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与匆匆的脚步声交织,勾勒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剪影。那些冰冷的金属探头、闪烁的屏幕背后总有一双双温暖的手轻柔地调试参数、更换药液,一颗颗炽热的心在漫漫长夜里始终保持警醒。
在这片被仪器嗡鸣笼罩的空间里,沟通的障碍曾让无数家庭揪心。但护士们用奇思妙想,在无声世界搭建起爱的桥梁。护士小张把橡胶手套吹成圆鼓鼓的 “爱心气球”,既托起呼吸机管路,又在上面写下“早日康复”的暖心期盼。
一指明图文提示卡,成了患者的 “语言翻译器”。一位因突发脑梗入院的徐叔叔,通过卡片上的图案,顺利表达出 “想喝水”和“腹痛” 等需求。当他用颤抖的手,指着 “谢谢” 图案时,小张红了眼眶说道:“这是我收到过患者送的最珍贵的礼物。” 这些充满巧思的互动交流,让患者即便无法言语,也能感受到满满的爱意与关怀。
如果说温暖的服务是治愈心灵的良药,那么硬核的技术力量则是延续患者生命的基石。
在ICU病房里,有80%的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而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这里,护士们如同数据战场上的 “排雷兵”,紧盯着呼吸力学监测仪上跳动的数据。有一次,因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入院的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波动,护士立刻察觉异常,迅速查看呼吸机监测数据,发现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第一时间联系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接下来的12小时里,她几乎寸步不离病床,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配合医生根据细微变化精准微调治疗方案。终于,该患者的呼吸逐渐平稳,炎症指标下降,原本预计要戴一周的气管插管,在第五天顺利拔除。每一个数字的变化,都可能关乎生死,而医护团队凭借专业与专注,为患者筑牢生命的防线。
撤机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一步,这同样需要硬核的技术与精心的照护。神经重症三病区ICU医护团队组成 “撤机先锋队”。孙叔叔脑室引流术后,护士每天记录他的生命体征、神志、肌力等十多项指标,为撤机做准备。当孙叔叔通过 SBT 试验后,团队采用 “有创–无创–高流量”序贯通气治疗,同时搭配肠内营养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孙叔叔仅用一周就成功撤机!转入普通病房时,他竖起大拇指:“这里的护士们真是比亲人还贴心!” 从监测数据到制定治疗方案,从专业护理到营养支持,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与智慧。
在神经重症三病区ICU病房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每一次精准的数据监测,每一个创新的护理方法,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磅礴力量。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爱与温度,让冰冷的ICU病房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生命港湾。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重症三病区,为生命守夜,为希望续航。为不可逆转的生命,争取逆转的奇迹。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顶端新闻”客户端,“我想@领导”一键直达;南阳区域新闻报料或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线18639010169(微信同号)。
◎ | 南阳市中心医院:ICU 里的 “无声守护” ,有温情,更有“硬核” | 2025-08-11 18:05:00 |
◎ | 35岁男歌手突发心梗去世,曾参加《中国好声音》 | 2025-08-11 15:18:00 |
◎ | 聚焦改善就医感受医护代表观摩取经 | 2025-08-11 06:30:00 |
◎ | 标普全球:7月美国CPI数据将成为新一周的关键经济指标 | 2025-08-10 16:10:00 |
◎ |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丨便民又贴心!数字化赋能医保服务 | 2025-07-28 10: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