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网 手机版
中国 美国 亿元 企业 文化 游客 项目 公司 万元 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万名学子走进南昌”活动留下满满期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9:02:00    

愿将青春作笔 共绘英雄城新天

  南昌新闻网讯 赣江水暖映初心,滕阁风清沐古韵。 “万名学子走进南昌”活动中,青年才俊沉醉英雄城怀抱:政策春风拂过心田,新“人才10条”播撒希望;红色血脉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澎湃,千年文脉于滕王阁飞檐间低语;光影流转,“洪城拍客”的镜头定格赣江生态画廊。当首批活动行程落幕,学子们心声如潮,“此心安处是南昌”,愿将青春作笔,共绘英雄城新天。

  英雄城向青年英才发出“英雄帖”

  7月24日晚,豫章师范学院培训中心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学子齐聚南昌,共话发展机遇,深入了解南昌新“人才10条”政策。这场“万名学子走进南昌”活动的重要环节,展现了英雄城对青年人才的渴求与诚意。

  “南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青年,也更能成就青年!”座谈会上,人才政策成为焦点。南昌的人才政策涵盖落户补贴、创业扶持、科研资助和生活保障,其中“生活补贴实现‘免批秒兑,即申即享’”“最高500万元支持人才创新团队”和“3700套洪漂驿站”等举措引发学子热议。

  “大学生可申请最长3个月的免费洪漂驿站,解决了初到南昌的‘落脚难’问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生陈军提问驿站分布和申请流程,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驿站覆盖全市重点产业园区,通过“南昌人才码”线上平台可一键申请,审核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

  政策还明确,应届毕业生来昌就业可享受博士10万元、硕士3万元、本科1万元的补贴,并叠加“洪漂计划”租房补贴,确保青年人才落地“第一站”无忧。武汉大学学生詹卓静询问非江西籍学生是否同等待遇,得到肯定答复后表示:“南昌的诚意让人心动!”

  推介环节中,南昌建设“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的蓝图吸引学子关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赖传睿询问产学研合作平台,相关负责人以瑶湖科学岛和太行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为例,强调南昌正以“项目+人才”模式打造创新联合体。

  座谈会尾声,学子们对南昌的生态与文化也充满兴趣。相关负责人以“一江十河串百湖”的生态画卷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烟火气作答,并提到:“这座城市能让你在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在秋水广场感受现代都市活力。”

  豫章故郡悟红色青春

  夏日微风映照着赣江之滨,滕王阁迎来一批青春的身影。参加“万名学子走进南昌”活动的学子们在昌行程最后一天,怀揣着对历史的追寻,踏上南昌这片红土地,开启了一场融合文化瑰宝与革命精神的双重文化洗礼。

  在滕王阁巍峨的飞檐下,青年学子拾级而上。他们指尖抚过斑驳的石刻碑文,凝神聆听讲解员讲述“物华天宝”的千年文脉。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画卷在眼前铺展时,历史的回响与眼前江天浩荡交织,激起心底最深处的文化共鸣,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生钱可鸣在高阁远眺良久,轻声感叹:“在古人吟咏的地方,才真正触摸到‘襟三江而带五湖’的磅礴气象。南昌水美景美,不仅是诗意栖居的乐土,更是充满机遇的创业热土、奋斗沃土、筑梦之城。”

  随后学子们庄重步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当年决策的会议桌前,在布满弹痕的军服前,在记录烽火岁月的展板前,年轻的面庞写满肃穆与沉思。枪炮模型、军事沙盘无声诉说着石破天惊的第一枪如何划破沉沉暗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生胡佳妮久久驻足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激动地说:“凝视着展柜里缝满补丁的军装,才真正懂得,今日南昌的每一次拔节生长,都源自那永不褪色的初心。”

  从千年名楼到军旗升起的地方,青年学子在南昌读懂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召唤;数日行走,英雄城的精神滋养已悄然转化为扎根红色热土的志向。“在南昌,历史与未来同频共振,我要把青春奋斗融入这片创业沃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生况硕凯由衷表白。

  光影诗意栖居入镜来

  镜头聚焦晨雾中的城市天际线,笔尖记录赣江风里的市井烟火。“万名学子走进南昌”活动首批学子,四天三晚用脚步丈量“一江两岸”的生态画卷,并将所见所感化作光影,汇入南昌日报社洪观新闻平台“洪城拍客”的创作热潮。

  当队伍走进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快门声化作此起彼伏的惊叹。天鹅在芦苇荡中优雅巡游,白鹭掠过如镜湖面,大学生们或蹲身拍摄睡莲上的蜻蜓,或凝神记录生态科普馆的展陈。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张廷不断调整取景角度,拍下天鹅与城市和谐共生的速写:“原来英雄城不只有红色基因,更有如此灵动的绿色诗篇。我学风景园林专业,希望未来就业用所学所长赋能南昌更多的美景。”

  赣江如一条碧玉带穿城而过,江畔微风带着南昌特有的湿润,吹走旅途疲惫,也在外地学子们的心中吹起阵阵涟漪。临江远眺,学子们用镜头捕捉晚霞为摩天轮镀金的瞬间。兰州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学生王永成表示:“几天行程,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期待在南方的水土里,续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将西北赋予我的坚韧,在江南的灵秀中,释放出更夺目的力量。”

  白昼采撷的鲜活素材,在深夜化作创作激情。学子们将照片展现赣江夜景流光溢彩的照片上传“洪城拍客”平台,记录走进南昌的青春印记。记者发现,这些作品中既有大广角俯瞰的城市肌理,也有微观镜头下的自然奥秘,更饱含着年轻一代对诗意栖居南昌的深切向往。

  当青春视角与生态画卷相遇,学子们的镜头与笔端正为英雄城描绘着动人注脚。这些跃动在数字平台上的光影文字,不仅记录着南昌绿色发展实践,更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随着青春创作力传向更广阔的远方——恰如日益丰沛的赣江水,在城市血脉中奔涌不息。

  学子心声

  用语言传递南昌的诗意与温度

  湖南师范大学 李笑怡

  漫步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的绿意里,水鸟时不时掠过湖面,藏着城市与生态共生的温柔。

  南昌的诗意从不是刻意营造的景致,而是藏在自然与人文的呼吸里。作为西班牙语专业学生,我格外关注这座城市的国际表达: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砖黛瓦间,流动着千年豫章的文脉;南昌高新区的现代楼宇中,跳动着科技创新的脉搏。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我渴望用专业所长,将南昌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细细传递给西语世界。

  更打动我的是这座城市的温度。人才政策里细致的服务保障,与街头巷尾温暖的市井烟火相得益彰,让我真切感受到:这里既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有诗意栖居的生活。这份踏实与热忱,坚定了我来昌发展的决心。未来,我愿成为南昌的文化使者,让世界听见这座英雄城温柔而有力量的声音。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红土地上

  南昌大学 刘嘉豪

  在这里看见心中渴盼的“生长土壤”

  中南财经大学 贺芸琪

  四年求学时光,让我与南昌结下了深厚缘分。此次“万名学子走进南昌”活动,更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发现了藏在日常里的更多惊喜。

  江铜公司的智能化铜箔生产线,用精准的数据流刷新了传统冶金的粗放印象,让我看见传统产业“智”造新生的活力;晶和科技的硅衬底LED技术,以自主创新在半导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展现着南昌硬核的科创底气;济民可信的智能化药厂,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升级,让我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创新的包容,以及政策扶持的实在温度。

  如今的南昌,产业集群日渐完善,配套服务愈发贴心。这份创新与包容交织的城市气质,早已悄悄埋下将我留下的种子。未来,我希望扎根这片红土地,所学融入城市发展的脉搏,在这里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与南昌共赴更精彩的未来。

  初到南昌,便被这里的多元气质打动。站在滕王阁上,飞檐翘角的弧度里藏着古人的巧思,廊壁壁画的细腻纹路透着匠人的专注,这种在沉淀中稳步生长的气质,让我这个财经学子倍感亲近——就像经济发展中,既要守住根基,又要稳步向前的智慧。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我读懂了这座城市敢闯敢试的内核。那些在艰难中统筹资源、于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实践,恰与我们财经学子追求的创新思维相契。走进江铜创新展示中心,循环经济模式让每一份资源都实现价值延伸;南昌海立的生产线上,精益化管理让传统制造业迸发新活力。

  这片土地既有历史积淀的务实底色,又有实践创新的鲜活养分,正是我们渴望的“生长土壤”,我期待用专业能力参与这里的发展,让所学真正扎根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洪观新闻记者 万晓霞 万磊 万玲/文 杨紫韬/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