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自近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信息,今年3月份以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乱收费、乱罚款是聚焦纠治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企业活则市场活,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稳定社会预期、提振信心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预期对于宏观经济系统有着深远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形成以及消费和投资、创业和就业等经济行为的走向上,均能看到社会预期的影子。在完善涉企收费政策时,提前关注相关政策对社会预期的影响,甚至将引导社会预期作为政策制定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思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涉企收费领域的改革,长期坚持不懈开展整顿和治理,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收费项目逐渐明确,收费行为更加规范,推进涉企收费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不过,涉企收费问题涉及的主体多、环节多、项目杂,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部分领域、部分地区违规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涉企收费的名目繁多、种类五花八门,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特点及区域的差别,在涉企收费项目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隐性收费、重复收费和变相涨价等问题持续存在。有些部门甚至利用自身强势地位和信息优势,将本应由本部门承担的成本转嫁给企业,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降费政策的效果。
整治后反弹是又一个难题。有的地区、行业对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巧换名目后继续收取。个别地区和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以罚代管现象,甚至处罚程序、标准等并不完善。
此外,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涉企收费的名目和种类是动态调整的。在调整和新增收费项目时,衡量新增项目收费标准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在降低企业负担和保证地方财政、行业协会等正常运行之间寻求平衡,如何更好地平衡成本与收益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面对当前形势,需要具备长远视野,系统推进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设,坚决整治各类违规收费行为,科学构建覆盖全面、动态调整的监测评估体系,从根源上解决涉企收费问题,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目录清单时,需关注目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完善性。综合考虑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和动态调整目录清单,及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并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反弹。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实现每个部门涉企收费一张目录清单全覆盖。在事中管理方面,应对收费问题实施长期跟踪,发现违规现象及时加大曝光力度和处罚力度,切实做到将工作细节放到大众面前,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真正的闭环管理,避免隐性收费和“钻空子”行为。
倡导运用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常态化、精准化宣传政策是涉企收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响应,运用大数据手段,结合实际业务,常态化更新发布本领域涉企收费政策,结合企业办理中介服务等事项,向企业精准推送收费目录指引以及有关解读说明材料,及时解疑释惑。
对于大众关注的新增业务收费问题,要按照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加强对新出台涉企收费政策合法性、公平性以及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加强事前评估可以有效避免各类政策之间的合成谬误,涉企收费政策与财政、金融、贸易、就业等政策协同配合,可以有效放大现有政策工具的实际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善的涉企收费制度是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从“减负治标”向“制度治本”转变。接下来,要推动涉企收费长效机制落地落实,为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预期注入“强心剂”。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振霞)
◎ | 强化涉企收费制度性约束 | 2025-05-26 06:40:00 |
◎ | 意见出台,事关老年人→ | 2025-05-25 16:25:00 |
◎ | 四川绵阳鼓励试行4.5天工作制 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鼓励“2.5天休假模式” | 2025-05-25 13:11:00 |
◎ | 2024年注册8152家谷子经济相关企业 青岛加速落地“谷子”消费场景 | 2025-05-25 07:25:00 |
◎ | “两新”政策效应显现 有效激发内需潜力 | 2025-05-24 16: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