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网 手机版
中国 美国 亿元 企业 文化 万元 游客 项目 公司 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2:43:00    

市民群众参观“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公式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 记者 高吴双 摄

市民群众参观“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公式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 记者 高吴双 摄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云南人民团结奋斗,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书写了光辉篇章。

凝聚抗日救亡磅礴伟力

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全民族抗战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实践者。通过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在中共云南组织的领导下,云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民众歌咏团、学生爱国运动会、昆明学生救国联合会等众多救亡团体相继成立。七七事变后,云南党组织专门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青年抗日救亡工作,成立云南青年抗日先锋队,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云南地方队部”。同时,党在西南联大建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群社,在云南大学建立时事研究会,在职业青年中成立昆明业余联谊社等组织。这些团体在党的指导下,深入城乡、工厂、军营,通过印发刊物、组织歌咏戏剧演出、街头讲演、游行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大规模学生和群众救亡运动,极大地振奋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云南党组织通过持续、多层次的统战工作,成功争取和团结了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共同抗日,建立并巩固了云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朱德、叶剑英在南京向龙云阐述中共团结抗日方针,龙云表示赞同并要求与延安建立电讯联系。1938年8月,朱德致信龙云,勉励其继续“发动民众,巩固其爱国热诚,发挥其救亡伟力,同心协力,缔创独立自由幸福之新中国”,此信刊载后影响深远。此外,朱德、吴玉章以师生故友身份致信李根源,呼吁其发动军民抗日。李根源积极响应,凭借其影响力在云南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周素园,以及李群杰、刘惠之、欧根、朱家璧、张子斋、冯素陶、楚图南等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也为推动滇军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坚持抗战、团结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共产党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组成“文化军队”,坚持文化抗战,引领发展先进文化。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吹响反抗侵略号角;桂涛声作词《在太行山上》传遍大后方和根据地;艾思奇撰写《大众哲学》指引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党的文化抗战思想指导下,云南形成了党领导的文化骨干与广大文化人士并肩作战的格局,营造了以爱国、民主、进步为主流的文化氛围。服务抗战的报刊、书籍、广播、出版及文化团体蓬勃发展。抗战时期,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团体迁滇,众多教育精英、知识分子汇聚昆明,使昆明成为西南文化重镇。其中,西南联大继承五四、一二·九运动传统,秉持“刚毅坚卓”校训,践行文化统一战线,以“教育救国”担起抗战责任,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巩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中共南方局和云南党组织贯彻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方针,发起“讨汪”运动,声讨汪精卫投敌罪行,坚定了地方实力派的抗战决心;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继续争取龙云等地方当局,维护团结抗战局面,支援全国抗战直至胜利。抗战后期,昆明成为国统区坚持民主、团结、抗日的“民主堡垒”。

奏响抗击侵略英雄凯歌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率先擎起武装抗日大旗。无数云岭英雄儿女奔赴疆场,周保中在东北率领抗联浴血苦战;王复生潜伏敌报《黑龙江民报》搜集日伪情报;王有德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舍生忘死;周建屏在平型关大捷后,转战太行开辟敌后根据地;罗炳辉独创“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抗击淮南日寇,罗占云与之并肩杀敌。

全民族抗战初期,云南作为战略后方,“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滇军主力陆续组成第60军、第58军、新编第3军等部队,奔赴华东、华中战场,以滇军为基干的老3军开赴华北战场。中共云南组织发动群众全力支持,广大妇女日夜赶制寒衣、鞋袜,战地服务团随军救护宣传。在184师师长张冲的支持下,中共党员张永和与延安、武汉党组织派来的周时英、杨华、张天虚、薛子正等同志建立秘密党支部,组织政工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鼓舞滇军士气。

滇军将士浴血奋战,气壮山河。在徐州会战中,第60军驰援鲁南,死守台儿庄防线近一月,伤亡过半仍重创日军,赢得“国之劲旅”称号,成功掩护数十万友军转移。1940年该军回防滇南,后相继整编,沿中越边境构筑坚固防线,使日军在近5年时间里未敢越线,胜利后赴河内受降。第58军、新3军在湘鄂赣前线抗击日军近8年,参与南昌、九江受降;老3军长期坚守中条山歼敌无数。全民族抗战八年,滇军出师42万,伤亡逾10万,唐淮源、王甲本、寸性奇、陈钟书、严家训等爱国将领壮烈殉国,没有一个将士投降变节,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国与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中国政府毅然派出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与盟军协同作战。1942年,中国远征军紧急入缅,转战1500余公里,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

1942年5月,日军自缅北侵入怒江以西,云南由后方变为前线。中国远征军依托怒江天险,挫败日军东进,坚守住了西南大门。中共云南组织及在滇军中的党员,遵照南方局的指示,积极准备敌后游击战。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答田岛书》极大地鼓舞了滇西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滇西、滇西南各族民众组建龙潞抗日游击队、佤山人民自卫总队、滇西边区自卫军等10余支武装,在极端困难中袭扰牵制日军,有力支援远征军反攻。

1943年12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发动缅北、滇西大反攻。驻印军于1943年10月起经苦战,于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滇西远征军于1944年5月在盟军及各族民众支援下强渡怒江,血战收复腾冲、龙陵、芒市,最终与驻印军芒友会师。此役彻底歼灭滇西日军,较早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策应了盟军印缅及太平洋战场。

弘扬共赴国难爱国情怀

云南在抗战中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其各族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之一。1937年底起,沿线滇西各族群众自备粮服工具,日夜奋战。他们以简陋工具,仅用9个月便打通了这条“国际大动脉”,创造了“惊世奇迹”。无数公路员工和民工顶着日军轰炸,冒死抢修,竭力保障畅通。为抢运援华物资,在陈嘉庚号召下,3192名南洋优秀司机与修车师傅组成南侨机工队(即南桥机工回国服务团)归国。他们与国内机工一道,不畏艰险,在滇缅公路上源源不断输送物资,千余名华侨机工牺牲于此,被誉为“神行太保”。爱国侨领梁金山亦率车队加入抢运,并动员旅缅华侨输财助战,倾注爱国热血。

中印公路(曾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自印度雷多至中国昆明,全长1730公里。1942年12月至1945年1月,在中美工兵及滇西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粉碎了日军封锁,恢复了同盟国与中国陆上交通,有力支援了反攻作战。同时,为缓解中国战区严重缺油的问题,中美沿中印公路铺设了当时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1945年5月,油管铺至昆明,至抗战胜利,输入油料逾20万吨。

1942年四五月间,为突破日军封锁,中美开辟驼峰航线。在这条被称为“通向地狱之路”的航线上,飞虎队不计代价的飞行,为支援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倾力支持飞虎队。1941年,云南10万百姓不顾日机轰炸,用原始工具将昆明巫家坝机场扩大数倍。抗战期间,云南共出动民工超150万人次,新建、扩建数十个机场。机场被炸,民工就连夜修复。在中共党员郭佩珊的带领下,飞机修理厂的技术人员精心维修保养战机。云南各族群众还积极救援失散盟军人员,至诚支援并肩作战的英美盟友。

抗战时期,涌入云南的军民超百万人。云南山多田少,粮食本难自给,但云南人民节衣缩食,1944年仅稻谷即征购360万石。1937年全省认购救国公债500万元。1941年捐献飞机30架,居全国之首。抗战期间,云南每年举办“七七”献金活动,各界踊跃捐献。

日本侵略者给云南造成深重灾难。日军大规模轰炸重要城市及交通线,在滇西沦陷区烧杀抢掠,实施细菌战,导致霍乱、鼠疫大规模暴发。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日军在云南造成军民伤亡超48万人,财产损失达25亿余元(1937年法币)。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以残酷手段摧毁云南人民意志。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云南人民万众一心,与全国同胞共同筑起血肉长城,直至迎来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8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云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云南深入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敢于斗争,善于创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肖金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