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网 手机版
中国 美国 亿元 企业 万元 文化 游客 项目 公司 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检察机关一案例入选!最高检发布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5:20:00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8月27日,全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推进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展现检察机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据悉,本次发布的全国典型案例共10件。其中,重庆市南岸区检察院办理的皮某龙、陈某等人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入选。

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

目录

1.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

2.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检察院诉黄某等24人、安徽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3.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斧头湖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4.湖南省永州市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风电项目违规侵占林地行政公益诉讼案

5.广东省中山市某废品收购站等25个单位环境违法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案

6.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西江船舶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

7.重庆市皮某龙、陈某等人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

8.陕西省陈某鹏与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民事抗诉案

9.甘肃省酒泉市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采矿破坏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10.宁夏回族自治区李某楠、张某弟等人非法狩猎 罗某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公诉案

重庆市皮某龙、陈某等人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

【关键词】

刑事公诉 污染环境 干扰自动监测设施 绿色生产 法治化营商环境

【要旨】

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数据采集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时,应当及时引导侦查,适时开展自行补充侦查,查清干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施正常运转行为的实施过程,通过及时固定客观证据夯实证据基础。准确区分涉案企业及涉案人员在污染环境犯罪中的作用和责任,对企业管理人员违反企业规定私自实施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的,依法认定为个人犯罪。

【基本案情】

某业公司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该公司热力分厂安装有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进行在线自动监测,监测系统设置有“反吹”(系使用外部空气吹探头,造成无法监测真实排放污染物数据)及“标定”(系使用标准纯净空气吹探头,造成污染物检测数值归零)功能。上述功能只能由第三方运维公司工作人员在设备校准及运维过程中开启。

2020年8月,被告人皮某龙、陈某基于个人考核等原因,安排他人使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反吹”及“标定”功能,以降低污染物检测数值。截至2023年11月,皮某龙、陈某等人采用“反吹”“标定”的方式,干扰自动监测数据采集1560次。

【检察履职情况】

2023年11月1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发现上述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行为。随后,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南岸区检察院)应公安机关商请,提前介入侦查,详细列明35条取证提纲,引导公安机关查明相关管理人员和具体生产人员的岗位职责、干扰监测数据的决策及实施过程等,及时收集、固定证据。鉴于案件核心证据已固定,南岸区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仅对起关键作用的皮某龙、陈某提请批准逮捕,对其余5名受指使实施犯罪、情节较轻的普通员工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采纳了上述意见。案件进一步侦查中,南岸区检察院考虑到陈某认罪态度较好,且其作为某业公司热力分厂厂长,对企业经营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后,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审查起诉期间,南岸区检察院引导公安机关全面调取自动监测设施后台数据,查明热力分厂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违规实施“反吹”“标定”干扰自动监测数据采集1000余次,累计时长达2万余分钟,存在长时间、多时段频繁开展本该由第三方运维人员实施的“反吹”“标定”,远超合理维护设备所需的时间和次数,结合言词证据能够认定陈某、皮某龙擅自指使、纵容员工干扰监测数据的行为。针对皮某龙拒不认罪,检察机关通过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复核多名关键证人证言,调取相关书证等证据材料,进一步夯实全案证据,查明皮某龙系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的组织、指挥人员。在证据面前,皮某龙表示自愿认罪认罚。经审查,南岸区检察院认为皮某龙、陈某作为管理人员,为牟取个人利益,违反单位关于监测设备校准、运维等规定,实施了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行为,系个人犯罪。

2024年9月27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判决采纳南岸区检察院的全部意见,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皮某龙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万元。二人当庭认罪服判,判决已生效。

案件办理过程中,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多次指导把关,南岸区检察院针对某业公司在环保政策落实、环保绩效考核、内部巡查制度、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并通过定期回访督促升级技术、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某业公司对检察机关的工作高度认可,决定在重庆增加投资60亿元用于扩建绿色产业项目。目前项目已经启动,预计明年投产。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犯罪,有效发挥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与自行补充侦查的合力,查清有关管理人员和具体生产人员的岗位职责、干扰监测数据的决策及实施过程等情况。从犯罪动机、犯罪决策、组织实施过程等方面准确判断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数据采集行为属于单位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针对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违反企业规定擅自实施污染环境犯罪的,依法认定为个人犯罪。对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的企业管理人员,依法适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经营秩序,维护法治营商环境。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管理漏洞,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堵漏建制,促进企业以绿色生产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重庆检事儿

编辑:张建民

川渝地区新闻热线请联系张主任:17708086808(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