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网 手机版
游客 景区 中国 美国 假期 文化 亿元 公司 这一 企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奶茶包装印不雅文字,商业创新更需审慎把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21:41:00    

□李越茹(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天津某奶茶品牌因包装上印有生僻字“嬲(niǎo)”引发争议。该字在湖南等地有不雅含义,多名消费者表示感到被冒犯。也有观点称,商家的初衷应是为科普生僻字。5月4日,商家作出致歉并回应称:封口膜上的生僻字是随机生成的,目前印有该字样的封口膜已经统一销毁,不再使用。(5月4日 上游新闻)

尽管商家已道歉整改,但此事仍值得深思:即便初衷良好,企业在文化传播中是否做到了充分审核?商业创意固然需要新意,但若缺乏严谨把关,便可能适得其反。

从事件本身来看,涉事奶茶品牌的初衷或许并无恶意。其包装上还印有“焱”“曌”“饕”等其他生僻字,并附有释义,确有科普之意。然而问题在于,商家在追求创意的同时,忽视了文化传播的基本责任。上述文字在地方方言中确有负面含义,如果通过简单的地方文化调研,也许就能发现。

商业传播的本质是双向互动,而非单方面的自我表达。企业不能仅强调传播意图,而忽视受众的实际感受。正如网友所言:“作为游客,我居然感觉被一杯奶茶骂了。”这种负面体验并非消费者过度敏感,而是商家在文化适配性上的明显疏忽。企业在追求创新时,必须兼顾文化敏感性和法律合规性。商业传播不仅需要创意,更需要审慎的审核机制,确保内容既有趣味性,又不触碰社会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事件并非个案。2023年浙江温州某奶茶品牌就因包装印有方言粗话被责令整改,这些前车之鉴本该让后来者引以为戒。律师指出,奶茶店使用不雅文字作为产品包装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规定。即便商家主观无恶意,若客观上造成不良影响,仍需承担相应责任。这提醒企业,商业创意必须守住法律底线,任何以“无心之过”为借口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商家的迅速道歉和销毁问题包装、对顾客赔偿的行为值得肯定,但企业若想真正避免类似问题,必须建立长效预防机制。首先要在创意策划阶段加强文化调研,特别是涉及方言、生僻字等内容时,应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其次要完善内容审核流程,对包装、广告等传播材料实施多级审查;最后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消费者反馈保持敏感,做到早发现早调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差异化本无可厚非,但任何创新都应建立在尊重消费者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此次事件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商业传播既要大胆创新,更要审慎把关。唯有在创意与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传播可以有趣,但不能无度;创意需要突破,但不能越界。这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相关文章